In this paper, from the Wenzhou Mepcal College's “Special Olympics Healthy Athletes program” perspective, analyzed "Special Olympics" Voluntary Service guidance the formation of the mepcal institution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untary service system,not only to promote "love, equality, respect "philosophy, but also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enhance the spirit of mepcal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umanities, moreover to lead the" good world "new trend of social charity.
Voluntary Humane Education Social influence
1、志愿服务文化的“特奥”背景
(一)“特奥”在中国飞速发展
特殊奥林匹克(Special Olympics)1968年诞生于美国,其缔造者是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胞姐――尤尼斯?肯尼迪。特殊奥林匹克的创立是为占世界总人口5%的智商残障人群提供体育竞技的舞台,帮助他们获得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使海量智障者及其家人自信地走上运动场,走向社会,增加信心,体验快乐。现在,特奥会已经与奥运会、残奥会并列为世界三大奥林匹克运动。中国特奥会成立于1985年,同年加入国际特奥会,1987年,就举行首届中国特殊奥运会,2007年,第12届世界夏天特奥运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二)“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慈善志愿活动之一,特殊奥林匹克在全球推广推行了“运动员健康计划”,打造了由大夫组成的志愿者,为这类平常因社会歧视很难获得健康医疗机会的特殊运动员提供免费的医疗保健服务。
2000年,国际特奥会拟定全球运动员拓展策略规划――计划到2005年在全球进步至100万运动员,这一策略规划成为特奥运动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为了在中国顺利推行这一策略计划,在中国探寻富有爱心、奉献精神和高超医术的医学院校合作实行“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成为国际特奥会努力的一个要紧目的。
(三)温州医学院成为国际特奥会在中国最早、非常重要的策略合伙人之一
2001年3月,温州医学院博士生吕帆,作为来自内地第一医师志愿者来到美国阿拉斯加参加第七届世界冬天特奥运动会。当时,温州医学院创建的眼视光学“中国温州模式”已经蜚声国外,“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也与“勇敢尝试,争取胜利”的特奥会精神不谋而合。
2002年,国际特奥会、国际狮子会、中国特奥会和温州医学院举行高峰会议,确定了合作框架。温州医学院成为“特奥”在内地最早、非常重要的策略合伙人之一,并在“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中承担要紧角色。
2、志愿服务文化的“特奥”平台搭建
(一)“特奥”志愿服务的思路
1.坚持“三个结合”
(1)“特奥”志愿服务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眼视光学在国内外的较大影响力极其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争取国际特奥会、中国残奥会的支持,并结合康复医学、临床医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专业优势,推进“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扎实拓展。
(2)“特奥”志愿服务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特奥”志愿服务过程中,重视弘扬“大医精诚”中国传统医学文化,重视传播特奥的使命和文化理念,并将此作为推进师德、医德建设和促进校风、学风的要紧载体,重视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影响力和辐射力。
(3)“特奥”志愿服务与慈善医疗项目相结合。充分发挥温州医学院18所附属医院的医疗服务优势,紧密结合浙商和温商的慈善义举,推行一系列“特奥”慈善医疗服务项目。
2.建好“两大中心”
(1)全球首家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学术合作中心(2003年打造)。根据“运动―健康―社会”的模式拓展与特殊奥林匹克有关的医学研究、临床治疗、专业培训和公众教育。
(2)全球首家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医学健康中心(2004年打造)。以“国际化、标准化、人性化、社会化”的理念,为包含智障人士在内的各种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3.探索“一种模式”:专业志愿者队伍(主体建设)+医疗平台(技术支撑)+慈善捐助(资金保障)+政府主张/媒体推助/社会团体辅助(外部环境)=善行天下(文化内核)。
(二)“特奥”志愿服务的拓展
1.依托学科优势,精心培育特奥志愿者的仁心仁术
(1)为崭新的教育和研究铺路――打造全球首家国际特奥地区性合作中心。
2003年12月,国际特奥委员会宣布在温州医学院打造全球首家地区性合作中心,根据“运动―健康―社会”的模式拓展与特殊奥林匹克有关的医学研究、专业培训和公众教育,以提升全球智障人士的生活水平。该中心成立7年来,共拓展了9次家庭支持培训,对本校及来自港澳台、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特奥志愿者大夫、医学生进行了18次系统培训,为5000多名特奥运动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募集了近百万基金用于盲童或弱视力儿童的治疗。同时,进行了20多项健康社会调查和多项专业项目研究。
(2)把特奥带进课堂――全球第一本特奥眼科教程问世。
2004年,由温州医学院瞿佳教授、吕帆教授、陈浩博士和海外10余位著名专家一同撰写的全球第一本针对眼科医护职员怎么样做好智障人的视觉检查和治疗并提供系统培训的英文版教程――《开启心灵之窗――改变智障者的视觉》问世,面向全世界发行。
2005年该书中文版正式出版。从此,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的课堂教育中,多了一堂有关特奥的特殊课程,使温州医学院的学生可以更好更专业地为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提供志愿服务。
2.依托医疗平台,大力推行“运动员健康计划”
(1)载入特奥里程碑――全球首家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医学健康中心落户温州医学院。
2004年11月9日,是中国特殊奥林匹克乃至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进步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代表智障人健康医学新模式的全球首家“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医学健康中心”落户温州医学院,并初次以特奥开创者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的名字命名。
(2)特奥医务领袖――组织中国特奥志愿大夫队伍参加国际特奥会。
2002年,温州医学院作为特奥会运动员健康项目中国眼科临床主任单位,组织领导中国第一支特奥志愿大夫队伍参加在西安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特奥会,为1000多位特奥运动员进行眼健康检查,这是国内初次推行特奥运动员明亮双眼项目。
2003年,第11届世界夏天特奥运动会在爱尔兰举行,温州医学院志愿者组队参加了健康运动员培训项目。在2007年上海国际夏天特奥会上,温州医学院组织运动员健康项目,派遣37名由研究生和大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奔赴上海与国际特奥志愿医师团一同为全球5000多名特奥运动员提供健康体检和医疗保障任务。
(3)引领与承诺――一同发起并签署《支持声明》(上海宣言)。
2007年,第12届世界夏天特奥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作为全球唯一的高校代表,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与20多名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工商界、体育界和学术界的代表一同发起并签署了全力支持改变智障人士福利的《支持声明》。温州医学院200余名师生承担了挪威特奥运动员适应性体能恢复练习等有关工作。
3.依托社会实践,推进志愿服务持续进步
从2005年初开始,学校按期举办“关爱弱势群体,特奥送光明”活动,分别为温州盲校、温州新码道小学(特殊学校)、温州福利院的小朋友近500人进行双眼视觉健康检查。从2006年开始,“春泥”志愿者服务社拓展“关爱盲童?奉献光明”公益活动,打造“阳光基金”,帮助永嘉盲校儿童。
近五年来,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温州医学院累计组织60余支“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服务团,参与学生达3000多人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拓展“关爱留守儿童”、“防盲助困”、“呵护稚嫩心灵,共建和谐家园”、“与农民工子弟一块过暑假”、“流动爱心书库”、“探寻唇腭裂,还你幸福微笑”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志愿者在炎热的夏日,用火热的真情关爱弱势群体,解释了温医人的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意识。
4.重服务,依托慈善项目,推广医疗志愿服务模式
(1)从“特奥明目计划”到“明眸工程•善行天下”。特奥“明目计划”拓展以来,温州医学院志愿者们深入盲校、山区,远赴新疆、西藏等地,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2007,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医院与温州慈善总会等六家单位联合启动“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工程,目的将温州创建成“白内障无障碍市”。
3年来, 1391人次大夫和学生志愿者深入86个温州欠发达乡镇拓展视力普查208次,检查群众23652人次,累计完成4200例贫困白内障病人免费复明手术。
2009年12月,为了扩大该项公益医疗项目的受助面,“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工程升格为“明眸工程”,现已为云南昭通、贵州毕节、青海玉树等区域的中西部区域贫困和弱势人群100多名贫困白内障病人推行了免费手术。
(2)从“特奥微笑计划”到“世界温州人微笑网盟”。“健康微笑”作为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的7个子项目之一,主要提供口腔检查?p健康教育和预防服务。温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萌芽志愿者服务社于2005年开始拓展“微笑公益服务活动”,按期进行牙齿健康筛查及口腔健康预防宣传。
2008年,温州医学院携手美国“微笑网盟”基金会拓展了第一期温州“幸福微笑”公益医疗救助活动,到今天已为近200名唇腭裂患儿免费推行修复手术。
2009年11月,由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温州医学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起的“世界温州人微笑网盟”正式成立,使“幸福微笑”活动推行愈加正常的状态。
(3)“生命相髓”中华骨髓库宣传暨骨髓捐献志愿推广项目。该公益项目是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与中华骨髓库浙江分库、温州红十字会合作,依托温州区域高校生命相“髓”网盟拓展的骨髓捐献宣传与志愿推广活动。活动拓展5年来,温州高校师生骨髓捐献常识普及率从2005的11%提升至2009年的72%,截止2010年3月共达成1232人成功入库。
3、志愿服务文化的“特奥”经验
(一)引领特奥志愿服务,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十年来,温州医学院共有近万名学生、大夫和教师参与特奥志愿服务,志愿服务范围遍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泰国、肯尼亚等十几个国家与浙江、新疆、陕西、贵州、上海、青海、香港等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干扰,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推进了特奥事业特别是“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在中国的进步。
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西.施莱佛对温州医学院特奥志愿服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觉得“他们是推进由中国特奥会所发起的将参加特奥的运动员人数由5万人进步到2005年的50万人宏伟计划中的要紧力量之一。”
温州医学院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特奥运动医学中心的成立被载入国际特奥会“特奥里程碑”,并被评价为特奥运动进步中的典范。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国际特奥会运动员健康项目全球负责人大卫.伊凡.杰里斯特等都对温州医学院的特奥志愿服务给予高度评价。
(二)在特奥志愿服务的引领下,形成具备医学院校特点的志愿服务文化体系
在志愿服务体系上,各学院都成立了具备医学院校特点的志愿服务社,坚持拓展一系列旨在培育“仁心仁术”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第一临床医学院“爱心社”的爱心义诊、社区健康服务;第二临床医学院“杏林社”的导医活动;护理学院“白鸽社”的急救常识普及及社区护理;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启明社”的“生命相髓”骨髓捐献志愿行动;眼视光学院“春泥社”的“特奥送光明”志愿服务;口腔医学院“萌芽社”的“萌芽微笑”志愿服务等。通过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形成了关爱别人、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
(三)特奥服务模式,引领社会慈善新风尚
一所大学,不应只单单引领所在地区、社会的人才培养、科技革新,同时应积极投身服务社会,并以一流的文化理念引领好的社会风尚。
正是因为“特奥”志愿服务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获得了政府、社会、国际特奥组织的高度认同。近年来,由此而形成的志愿服务文化在媒体的推助下在温州社会成为一种新的慈善文化,并衍生了“明眸工程”、“微笑网盟”等医疗慈善项目。温州医学院“特奥”志愿服务模式形成的示范用途,促进了温州人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的观念转变,引领社会新风尚。这不只体现了高校师生和温州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成为大学先进文化引领地方慈善救助理念的一个成功缩影。